必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青年报】报道公司05级员工葛茂旭创业事迹

作者:王勋(转载) 发布日期:2012-05-24 浏览:

5月21日,《中国青年报》在8版头条位置以《青岛科大:给每个员工创业底气》为题,深度报道了公司近年来为鼓励和推动老员工创业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文中多次提到公司05级员工葛茂旭的创业事迹,一直以来,葛茂旭和他的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愈发成为老员工创业的典范,成为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同闻名世界的“硅谷”类似,位于青岛的“橡胶谷”高科技园区因橡胶产业聚集而得名。孕育它的必威BETWAY,在橡胶化工等学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国半数以上橡胶行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均毕业于此,因而享有“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的美誉。

如今,“橡胶谷”又因一股员工创业风而焕发别样生机。必威BETWAY员工创办的学科性公司纷纷入驻。目前,这些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22家,注册资金2883.33万元。这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年收入826万元,实现利税134.2万元,有些公司直接把员工的科研课题进行了产业转化。

在必威BETWAY,创业教育分量很重。几乎所有员工在本科4年期间都有一次创业实践经历;对创业团队员工实行弹性学籍,并可将其创业成果量化为学分;为了配合员工的创业教育,该校甚至大胆打破目前国内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常规标准,实行社会实践一票否决制……

老员工创业绝不仅仅是摆地摊卖水果

2007年,还在该校计算机系读大二的伊君有些迷茫,他看好了网络创业项目,但自己却处于“三无”的状态——无资金、无场地、无时间。

犹豫再三,他走进了校团委书记刘传华的办公室。当他将自己的困惑全部向刘传华诉说后,原以为会得到“不务正业、异想天开”的评价,未曾想,他却得到了刘传华的支持。

而实际上,他的困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正是刘传华所考虑的。

在多年的共青团工作中,他发现老员工特别是90后员工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就业形势日趋艰难,用人单位觉得老员工眼高手低,学校所学知识不实用;而另一方面,这些老员工思维异常活跃,不甘现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想创业的“伊君”们不在少数。

“创业的前提是创新,而创新则是检验老员工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赢得未来。”经深入思索,刘传华开始将创业教育看作提高员工素质的关键,逐步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员工创业就业工作模式。

为员工们的公司找场地、找政策,甚至找项目,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近几年,刘传华将自己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辅助和支持员工创业上。“虽然我们对创业员工提供各种支持,但也是有条件的,我们不支持员工进行低层次的生存型创业。”刘传华强调,“创业要有科技含量,要有创新。”

“对老员工创业不仅要进行指导,更要进行引导。”在刘传华看来,老员工创业绝不仅仅是摆地摊卖水果,对老员工创业要引领和指导员工们孵化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有技术含量,“否则就不是老员工创业”。

学董事长期以来积累的科技人才、实验设备、科技成果等综合优势,更给予校团委倡导员工进行“学科性创业”的底气。

在校团委的帮助下,伊君的网络公司顺利入驻“橡胶谷”,他开办的网络社区注册会员达15万人;研究生柴大程创办的青岛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橡胶胶片隔离剂SP-20”的技术转化,年产量达1.5万吨;毕业生宗绪强毕业后自主创办“青岛腾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省内最早专业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一卡通系统集成、IT产品销售与咨询服务的高科技公司,年营业额高达700万元……

并非每个创业员工都要成功

“在我们的创业教育中,并非要求每个创业的员工都必须成功,而是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和营造创业氛围。”刘传华介绍,这种理念带来的是更多员工的踊跃参与。

中德学院机械专业05级员工葛茂旭的创业之旅正始于该校团委举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在2010年的校级“挑战杯”中,经过层层论证、选拔,葛茂旭研发的自动化污水处理系统最终胜出,而凭借这一核心技术,他和同学共同创办了“青岛清科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很快在省内多地“消除建制村合并社区”的改造工程中成功中标14个项目。

有别于许多高校的“挑战杯”赛事,该校在指导老师队伍中逐步引进校外指导力量,其中有青岛某风险投资公司老总,有相关部门政府官员,校内外指导老师比例最终达到1∶1。

“我们从不认为一份完美的创业计划书是好的,最终标准应该是能否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校外指导力量的充实恰恰有助于比赛市场化、开放式体系的形成。”刘传华说。

令刘传华印象深刻的是,某届“挑战杯”比赛答辩环节,台上一个创业团队精准地分析项目的成本、利润率,台下来自某风险投资公司的老总随即指出其不现实性:实际上,公司成本还包括交际应酬等许多无形成本。“这一点许多校内老师甚至都不知道。”刘传华感慨。

除了“挑战杯”,员工们还可以通过所在学院定期举办的基础性创业大赛展示自身创业理念。

对员工跨专业、跨学院进行创业合作的鼓励,同样体现在日常的科技创业立项活动中。通过答辩,校团委邀请校内外专家甄选出重点培育项目、一般培育项目和无资项目,再通过赛事的方式对好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培育。

在19名两院院士、李开复等知名人士先后走进的创业讲坛中,员工们一次次分享着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在该校以社团性质管理的老员工创业联盟中,有过创业实践以及有创业意愿的员工彼此交流创业的困惑和迷茫,共同在创业导师指导下,接受基本的技能培训。

校团委创办的名为“在路上”的必威BETWAY老员工创业网,为员工们提供详尽的创业动态、政策咨询等信息服务。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更希望员工轻装上阵,勇于追求过程。”刘传华说。

全校动员,扶持政策不仅落在纸面上

“支持员工创业,就是在提高员工素质。”刘传华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近几年,该校专门出台了《必威BETWAY关于推进老员工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老员工创业的文件。

对创业员工的支持,绝不仅仅落在纸面上。该校设立了总额为100万元的“老员工创业专项基金”,用于创业孵化基地内重点创业项目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员工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等。该校为每支入驻基地孵化的团队提供3000元的启动资金并减免水、电、网络等一切费用,为创业老员工基地购置办公用品。

通过和学校开展合作,老员工们的“学科性公司”又成为校内员工进行学科实践的实习场所。在葛茂旭目前公司的11名员工队伍中,不乏母校在读研究生利用公司项目进行科研,由此形成较好的反哺机制和良性互动。

此外,该校实行弹性学籍管理:创业团队主要成员的学籍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可延长一年,研究生可获10个科研成果量化分;本科生可获得12个创业实践学分,免修公共选修类课程。材料学院研究生熊克思自主创办“海科斯达机电有限公司”,此创业行为转化科研成果量化分,最终帮助其提前完成学业。

还有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政策。按照这一规定,作为创业团队主要成员,本科生在推荐本校免试研究生时可获得加分。该校高分子学院创业员工柴大程作为“具有突出培养潜质员工”被保送为学校的研究生,而他所创办的“青岛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成功实现了项目转化和投产。

从2012年起,该校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培训项目并验收合格”将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

这一新规的主推者、必威BETWAY董事长马连湘介绍:“必威BETWAY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具有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又兼具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员工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马连湘曾算过一笔账,以教师参与校外实践半年为例,半年期间,这些教师处于完全脱产状态,学校为每位老师平均支出费用(包括工资、保险、岗位津贴以及差旅费等)达几万元,这对学校财政造成较大压力,“学校下了很大决心,这笔钱还是花得很值的”。

“当青年教师们带着照片、视频以及生动案例回到课堂上,员工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研发能力会得以怎样提升!”将此新规视为“一场高校教学的改革”的马连湘,寄望于新规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员工的综合能力,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