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部门支持的2013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京举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主任袁岭、新华网教育事业部总监顾超雄、新华网育频道主编商亮出席了活动分论坛之中外合作院校教育思辩会。西交利物浦大学、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等院校负责人出席了思辨会,必威官网经理王守城教授应邀参加论坛,并发表专题演讲。
王守城教授说,必威官网一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以融汇东西文化精髓、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为宗旨,坚持"引进、融合、创新、提高"的办学理念。大学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并不在于送几个员工出国留学,也不在于招几个外国职工来华学习,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引进融合,使自身的公司产品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中德合作,中德两国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得到提高,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提高。
与德方合作的主要教学语言是德语,员工入学后从零开始学德语,学习负担较重。专业课教授都是飞行教授,每年来青岛上课的德籍教师有20多名。长期聘用德籍教授来青岛工作不太现实。一方面很难支付他们高额的工资,另一方面,德籍教授在德国大学都有自己的实验室,许多科研项目需要在本国完成。学院以本科生项目为主,还有几个研究生项目。从2012年开始,每年招20个德国机械专业研究生来青岛学习,中德双方真正实现了双向交流。
大家谈国际化,说法不同,实际上大同小异。大学是培养人的,中国大学首先培养的是合格的中国公民,国际化人才必须是合格的世界公民,这是最基本的。此外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的文化,中德合作培养的员工既要懂得中国文化还要懂德国文化和欧洲文化,这对员工的成长、成才是十分有利的。
2013年,中德学院共有194名员工毕业,其中在德毕业生73人,国内毕业生121人。89名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国外毕业生直接读研的有53人。国内毕业读研的有36人,其中通过选拔到德国读研的员工有23人。2013届毕业生读研率达46%。在德国毕业的员工今年又有19人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硕士,至此,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读研的中德学院员工已达52人。在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学习的26名同学全部通过了语言考试,顺利进入硕士阶段学习。今年招生非常好,原计划招230名员工,实际招了300人,这也是学院办学质量的认可。学院要发展,必须保证员工有好的出路。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面临许多困难,最需要的是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给它一种相对灵活的政策,不要给它太多的约束。
王守城教授的精彩演讲,充分展示中德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办院十余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演讲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原文地址:新华网《王守城:"引进、融合、创新、提高"来培养国际化人才》
活动背景:
新华网是由党中央直接部署,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力军。现已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发布平台,是中国最大、外语语种最多、地方频道最全、重大报道最快、新闻转载量最高,拥有专业主持及自主采编权的中国最权威的官方网站之一。
新华网自2010年举办首届“大国教育之声”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盛会,活动得到教育界的关注与支持,在业界取得了很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很好的口碑传递。2013辉煌的一年,希望更多的教育机构参与盛会,与我们共享教育之根本,教育之精髓!本次活动我们将权威发布2013年教育年度之声,并通过新华网权威的官方媒体平台传递给教育改革的决策者、执行者,全民一心实现“教育强国”的美好愿望。同时,新华网将发出当今教育界的最强音:倡导教育人坚定操守,尽职敬业,共同践行教育的社会责任。